图片
武学·道法术(PFAT)
图片
求道者勤修·悟道者证心
《易经》有言:“洗心,退藏于密”,此语被唐宋时期的丹道家们尊奉为“沐浴”的真义 。近代修炼者或称之为“艮背”法门,其核心要旨始终未变,即通过特定的心法与气法,实现身心能量的转化与升华。此法门之所以被历代仙家秘而不宣,在于它直接触及了人之性命根源的改造工程,是连接后天与先天、凡俗与真元的关键桥梁。若能明了此中窍要,便可掌握“夺神功,改天命”的主动权。
要理解“退藏沐浴工夫”的练法,必先通晓其背后的根本道理。此法门的核心,在于调整人体内“心”与“肾”两大根本脏器的关系,实现“水火既济”的理想状态。
人之心,五行属火,其性炎上、好动,主宰神明思虑,通常位于身体前部的胸腔之内。肾,五行属水,其性润下、主静,藏纳生命本源之精气,位于身体后部的腰背之间。正常情况下,人心火在上,肾水在下,二者分离,心火易因思虑过度而变得亢盛烦躁,肾水则因不能上承而渐趋寒冷凝滞,此为水火未济之象,是生命耗散的常态。
“退藏沐浴工夫”的“退”与“藏”,正是针对此种状态的逆向操作。所谓“退”,是指将常居于前、躁动不安的“心火”(即念头、意识),主动地向后退守。所谓“藏”,是将其收摄、隐藏于身后的“背水之北”,也就是肾水所在的区域。这并非是物理上的器官移位,而是通过心念的引导,使心之神气与肾之精气发生深刻的交融。如此,便形成了“心属乎火,而藏之以背之水者”的局面,这便是“洗心”的真实内涵。将前方的火,置于后方的水中,火之燥烈得以被水之柔静所涵养,水之寒凝亦得以被火之温暖所化开,水火互相交养,阴阳得以平衡。在此状态下,“自然念虑不生”,这便是白玉蟾真人所言“洗心涤虑为沐浴”的真谛 。
此法门更深一层的涵义,在于“返本归元”,即寻找并重返“来时旧路”。人处母胎之时,并无口鼻呼吸,而是通过脐带与母体相连,气息在体内形成一条中空如管的通路,前通于脐,后通于肾,上通夹脊、泥丸,直至山根鼻窍。此时,个体之气与母体之气、天地之气、太虚之气窍窍相通,浑然一体。待到出生之后,脐带一断,后天呼吸起用,这一点先天的元阳祖气便落于命门之处,从此与天地祖气隔绝。常人呼吸短浅,气不过咽喉,所谓“众人之息以喉”,无法触及这个生命本源。丹道修炼的根本目的之一,便是要重新打通这条“旧路”,让后天呼吸与先天祖气重新连接。而“退藏沐浴工夫”,正是实现这一连接的起始法门。
此法的具体操作,离不开一个核心的身体部位——“夹脊双关”。古仙赞誉曰:“夹脊双关透顶门,修行径路此为尊。”此窍位于背后脊柱之上,位置约与心窝相对。它之所以如此重要,在于其独特的生理与能量中枢地位。向上,它能通达头顶的“天谷”(即泥丸宫);向下,它能贯通尾闾关;在身体的中轴线上,它恰好是心肾相交的中间地带。因此,夹脊是召摄天地灵阳之气,用以救护和补益自身命宝(元精、元气)的最重要通道。
人之初生,心肾之间相距约八寸四分,其中有一段空悬地带,是为气机升降的通道。丹道称之为“腔子里”,是水火既济的发生地。而夹脊,正是从外部作用于这条内在通道的关键枢机。通过对夹脊窍的运用,可以有效地引导气机,促成心肾相交。因此,无论是“退藏”还是“沐浴”,其工夫的落脚点,都在于对“夹脊双关”这一窍位的认知与运用。守住此窍,便是守住了修行的正路、性命的根基。
“退藏沐浴工夫”看似简易,不拘泥于行、住、坐、卧任何姿势,核心在于心法的掌握。然对于初学者而言,采取宁静的坐姿,更能集中精神,体会其中精微的变化。其具体修炼步骤,可分解如下:
第一步:洗心涤虑,身心放松
在开始练习之前,需要进行身心的调整。选择一个安静、空气流通的环境,采取舒适的坐姿,或盘坐或平坐,以身体中正、脊柱竖直为要。全身的肌肉,从头到脚,逐一放松下来。然后开始“洗心”,即摒除一切杂念。不必强行压制念头,而是像看待流水一样,任其来去,心不随之牵动。这个过程本身就是“沐浴”的初步功夫 。待到心绪逐渐平复,如一潭止水,便可进入下一步。
第二步:存想山根,接引天机
法门的总开关,在于“存想山根”。山根,位于两眉之间、鼻梁的根部,是丹道中重要的“性户” 。此处是人体上部沟通天地的门户。练习时,将心念轻轻地、若有若无地关注于山根这个位置。注意,是“存想”,而非“死守”或用力“盯视”。意念要轻柔,仿佛一缕青烟,或是一点微光,凝聚于此。
随着意念的安住,呼吸会自然而然地变得深、长、匀、细 。此时,需要用心去体察呼吸的出入。所吸入的,不仅仅是空气,更要观想为是吸入了天地间的清灵正气;所呼出的,则是体内的浊气。这个阶段的关键在于“心息相依”,即心念与呼吸相互配合,合二为一。意念的专注点始终在山根,但同时也能清晰地感知到一呼一吸的整个过程 。
第三步:意领气行,退藏夹脊
当“存想山根”与“心息相依”逐渐稳定之后,修炼便进入了核心环节。在吸气之时,意念要伴随着这股吸入的清气,从山根开始,仿佛沿着一条无形的管道,向内、向下,穿过头顶的泥丸,再沿着后颈,缓缓地沉降至背后的“夹脊”窍 。这一过程,正是将“心火”向后“退藏”的具体操作。
这里的引导,必须是极其轻柔的,不可用意过猛。意念过重,则火候太大,易生烦躁,反而有害 。正确的状态是,意念仿佛只是一个温柔的“向导”,气息则是自然跟随的“行者”。吸气时,气自山根入,经泥丸,落于夹脊;呼气时,则可任其自然,或者将意念轻轻地安住在夹脊或命门之处,不必刻意引导其出。整个过程的核心在于“吸”的引导,将天地之正气扯而进入,直送到夹脊这个中继站。
第四步:神凝气穴,水火交养
当呼吸之气能够随着意念顺利地沉入夹脊区域,并最终安住于命门(与肚脐相对的后腰处,两肾之间)这个“命府”时,就达成了后天呼吸与先天祖气的初步会合。此时,原本浮越于上的心火(神),与深藏于下的肾水(精、气)开始真正地交融。这便是“水火交养”的实际发生阶段,也是“沐浴”最真实的体感阶段。
在这个状态下,修炼者可能会体验到后腰命门区域产生温热感,这股暖流会逐渐弥漫开来,仿佛热水沐浴一般,遍体舒适,氤氲和畅 。这就是“真气熏蒸,神水灌溉”的景象。此时,各种纷飞的妄念会自然止息,因为心神已经有了安顿之处,不再向外驰求。心火下降,温暖了肾水,使肾精得以化为肾气;肾水上升,滋润了心火,使心神得以安宁。这个过程,便是“添油续命”的真实写照。如同油灯将枯,及时添入新油,便能重焕光明。人身有限的形躯,正是通过这种方式,不断汲取天地无穷的元气,来补益自身的亏损,从而实现健康长寿 。
第五步:念止息无,性命常存
随着工夫的深入,持续地“常操此心,退藏夹脊之窍”,练习会日渐纯熟。此时,内在的状态会变得“皎皎明明,如月在水”。外在的纷扰无法侵入,内在的妄念也自然平息。当妄念完全止息之时,“真息”便会显现。这种真息,不再依赖于口鼻的呼吸,而是一种遍及全身、若有若无的内在律动,即所谓的“胎息”。达到“真息无息”的境界,则命根便得以永固。同时,由于“真念无念”,心性本体的灵明觉照之性便得以恒常存在。如此,“性存命固”,性与命都得到了最根本的安顿与补益,这便是丹道“性命双修”所迈出的坚实的第一步。
关于修炼的时长和频率,此法门贵在“常操”,融入日常。对于初学者,建议每日选择一至两次固定的时间,比如在阳气生发的卯时(清晨五至七时)和阴气收敛的酉时(傍晚五至七时)进行专门练习,这两个时辰是阴阳交替的关键时刻,进行沐浴工夫效果尤佳 。每次练习时间可从较短的时间开始,逐渐延长至半小时或一小时,以不感到疲惫、身心愉悦为度。而在行、住、坐、卧的日常生活中,也应时常将心念向夹脊一“退”,便是一种时时刻刻的“活沐浴” 。
【成效·验证】
“退藏沐浴工夫”的成效,完全依赖于修炼者自身的内在体验和验证 。其初步的效验表现为:杂念显著减少,心境变得宁静平和;睡眠质量提高,精力充沛;手脚温暖,畏寒现象改善;腰背部常有温热舒适之感。随着工夫的加深,会体验到真气在体内运行的微妙感觉,呼吸变得极其微弱甚至感觉不到,心神处于一种光明、安详、喜悦的状态之中。这些都是修炼步入正轨的真实证验 。
然而,修炼过程中也存在挑战。最大的挑战来自于“心”。初学者往往心急求成,用意过猛,导致“火炎之患”,出现口干舌燥、头昏脑胀等问题 。这需要谨记“若有若无,勿忘勿助”的原则,意念要轻,顺其自然。另一个挑战是妄念的纷扰。当静下来时,各种念头反而会像野马一样奔腾。此时切不可与之对抗,只需将意念轻轻拉回到山根和呼吸上,念头自会平息。这是一个耐心和毅力的考验,也是“炼己”的必经之路。所谓“心死神活”,只有降伏了后天的妄心,先天的元神才能显现作用 。
所以,“退藏沐浴工夫”是一套完整而深刻的丹道筑基法门。它以“洗心退藏于密”为心法总纲,以“夹脊双关”为枢纽窍位,通过“存想山根”启动,运用“心息相依”的呼吸,实现“意领气行”的能量导引,最终达到“水火交养,念止息无”的境界。其深层涵义,在于逆转后天生命耗散的趋势,重新连接先天祖气,通过“夺天地无涯之元气,而续我有限之形躯”,为后续更高层次的“炼精化气、炼气化神、炼神还虚”等丹道步骤,奠定坚不可摧的“性命”基石。此法看似朴实无华,实则内藏宇宙人生之至理,是每一位有志于丹道修炼者,必须潜心实践、终身受用的不二法门。
图片
武术资料在“群文件”里
图片
图片
丹道资料在“群文件”里
图片
扫码加上方微信↑,回复“丹道”,邀你入群~
精选推荐·阅读
内丹秘诀
内丹修炼·金液还丹:飞金晶后撞三关,凝金液归根复命(心法·证验)
五气朝元·修炼之法:起火、定息与气升入泥丸(逆返归元)
九鼎炼心·八识归元:心本绝尘何用洗,身中无病岂求医
炼体筑基之道:炼己修心,筑基炼体(掀翻天地·颠倒五行)
鼎炉符火:凝神入炁火候成,文武相济造化生
丹道修炼玄机:层层递进的“还丹”体系全解(三迁圣境)
内丹修炼·抽添之法:抽铅成大药,添汞补丹田(肘后飞金晶)
仙学三元丹法,最后一法早失传了
道家·“添油接命”重续先天之秘
《风火经》内炼密诀,产药之道(菩提子·舍利子)
炼丹火候,玄机直讲:任督二脉六候图,攒簇阴阳夺造化
《九层炼心》:止妄想,入定境,炼来复,筑基心
《灵源大道歌》生不易,亡易;灵府煎熬,形若蠹(救命延寿之道)
钟离权祖师丹诀:九难十魔一朝撵,便是人间大罗仙
玄牝之道:本无正形,虚室生白
火候精髓:圣人传药不传火,从来火候少人知
采炼药物:无根灵草,性命之药
内丹修炼:以道御情,存神固气;性命双修,形神俱妙
《冲虚至德真经》:生死看淡,御道而行
炼丹修行:从三宝炼归虚无(阴阳互换·返老还童)
张三丰《无根树》词中的玄机
天下人中:性由我尽,命由我立,造化尽在我
修道之本:欲修长生,须识所生之本;欲求不死,当明不死之人
丹道修炼·五行颠倒术
《还丹复命篇》《丹髓歌》:内丹修炼精髓解读
《三车秘旨》:内丹修炼的'三车' 与九层功夫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杠杆官方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