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李白五古《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》读记
(小河西)
此诗或作于开元二十八年(740)冬。韩准裴政孔巢父:“竹溪六逸”中的韩准、裴正、孔巢父。【《旧唐书-孔巢父传》:“孔巢父……少时与韩准、裴政、李白、张叔明、陶沔隐于徂来山,时号'竹溪六逸’。永王璘起兵江淮,闻其贤,以从事辟之。巢父知其必败,侧身潜遁,由是知名。”】
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(李白)
猎客张兔罝,不能挂龙虎。所以青云人,高歌在岩户。
韩生信英彦,裴子含清真。孔侯复秀出,俱与云霞亲。
峻节凌远松,同衾卧盘石。斧冰漱寒泉,三子同二屐。
时时或乘兴,往往云无心。出山揖牧伯,长啸轻衣簪。
昨宵梦里还,云弄竹溪月。今晨鲁东门,帐饮与君别。
雪崖滑去马,萝径迷归人。相思若烟草,历乱无冬春。
【注释】兔罝(jū):捕猎野兔之网。《兔罝》(诗经):“肃肃兔罝,施于中林。”毛传:“兔罝,兔罟也。”
青云:喻志行高远。《五君咏》(颜延之):“仲容青云器,实禀生民秀。”《滕王阁序》(唐-王勃):“老当益壮,宁知白首之心?穷且益坚,不坠青云之志。”
英彦:英才。《后汉书-光武帝纪》:“愿陛下更选英彦,以充廊庙。”彦:贤士。《羔裘》(诗经):“彼其之子,邦之彦兮。”
云霞:彩霞;喻远离尘世的地方。《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》(杜审言):“云霞出海曙,梅柳渡江春。”《南齐书-高逸传-顾欢》:“臣志尽幽深,无与荣势,自足云霞,不须禄养。”
峻节:高节。高风亮节。《秋胡》(南朝宋-颜延之):“峻节贯秋霜,明艳侔朝日。”
同衾:共被。《说文》:“衾,大被。”《咏怀》(魏-阮籍):“携手等欢爱,宿昔同衾裳。”
漱:《敬元子歌》(汉-张丽英):“采药三微岭,饮漱华池泉。”屐:木底鞋。《浣纱石上女》(李白):“一双金齿屐,两足白如霜。”
云无心:《归去来兮辞并序》(晋-陶潜):“云无心以出岫,鸟倦飞而知还。”
揖:拱手行礼。《咏怀》(魏-阮籍):“揖让长离别,飘飖难与期。”牧伯:指州郡长官。唐朝称郡太守或州刺史。《汉书-朱博传》:“今部刺史居牧伯之位,秉一州之统。”牧、伯为古代对地方长官之称。【《礼记-曲礼下》:“九州岛之长入天子之国,曰牧。”《礼记-王制》:“千里之外,设方伯。……二百一十国以为州,州有伯。八州八伯。”】
长啸:《三国志-蜀志-诸葛亮传》:“躬耕陇亩,好为《梁父吟》。”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:“每晨夕从容,常抱膝长啸。”《美女篇》(魏-曹植)“顾盼遗光采,长啸气若兰。”《咏史》(晋-左思):“长啸激清风,志若无东吴。”
衣簪:衣冠簪缨。古代仕宦服饰。《酬陆长史倕》(梁-刘孝绰):“衡门谢车马,宾席简衣簪。”
鲁东门:鲁郡(兖州)治所瑕丘城东门。
帐饮:在郊野张设帷帐宴饮饯行。《别赋》(梁-江淹):“至若龙马银鞍,朱轩绣轴,帐饮东都,送客金谷。”
烟草:如烟之草;泛指蔓草。《炀帝幸江南时闻民歌》(隋):“寒骨枕荒沙,幽魂泣烟草。”《送人归岳阳》(唐-李益):“烟草连天枫树齐,岳阳归路子规啼。”
历乱:纷乱,杂乱。《月节折杨柳歌-正月歌》(晋):“愁思满腹中,历乱不可数。”《芳树》(唐-卢照邻):“风归花历乱,日度影参差。”
【诗意串述】此诗首四句提出论点。猎户设置猎兔网,不可能猎得龙与虎。因此有志展翅青云的人,一定要高歌在山林之中。【唐人信奉“终南捷径”。隐居山林也是为入仕。《大唐新语-隐逸》卷10:“卢藏用始隐于终南山中,中宗朝累居要职。有道士司马承祯者,睿宗迎至京,将还。藏用指终南山谓之曰:'此中大有佳处,何必在远!’承祯徐答曰:'以仆所观,乃仕宦捷径耳。’藏用有惭色。”】接着十二句写三子。韩准确实英俊之才,裴政心怀清雅纯真。孔巢父又是出类拔萃,三个都喜欢亲近远离尘世的山林。高风亮节超出高大的松柏,同床共被卧于巨大的山石。以斧碎冰,洗漱寒泉;三人皆穿二只木屐。时不时乘兴高歌或饮酒,常常如云一样飘浮无心。这次走出徂徕山礼拜鲁郡太守,不在乎衣冠簪缨放声长啸高吟。末八句写送别。昨天晚上俺梦中回到徂徕,似看到白云在抚弄竹溪明月。今晨在鲁郡城之东东门,张设帷帐与三子饮酒饯别。请小心山路冰雪滑马蹄,请注意山路藤萝密布迷归人。对你们的相思蔓草一样,漫无边际纷乱无绪也不分冬春。(由此诗知,李白曾短暂隐居徂徕竹溪。作此诗时,已回到鲁郡治所瑕丘。)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杠杆官方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