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F-22造少了后悔了吗?美国自己拆了生产线,盟友想买也没戏,歼-20这边越飞越多,空中争霸真变天了
说起F-22,最近美国媒体那叫一个后悔,话里话外都透着点“当年太自信”。你说当初F-22横空出世的时候,美国人是真觉得自己制空权无敌,谁能想到中国歼-20一亮相,直接把他们的算盘全打乱了。
F-22这飞机本来是给苏联量身定做的,那会儿冷战正热,谁都想当天上老大。可苏联一解体,美国人就有点飘了,觉得自己领先一大截,别人追不上,就开始玩技术封锁那一套。1998年,国会直接说了,F-22一架都不准卖给外国人,哪怕是最铁的盟友也不行。
表面上是怕技术泄漏,实际上是太自信。
封锁之后,问题马上就来了。原计划造750架,结果只造了187架,生产线2011年就拆了。工人各奔前程,设备吃灰,连隐身涂层的配方都得重新折腾。现在美军手里勉强剩182架,维护还特费劲。
盟友那边更郁闷,澳大利亚、日本当初求着买,结果都碰了个软钉子,只能退而求其次买F-35。
F-35这机器说是多用途,地面打击还不错,打空战就差点意思。亚太防空网本来靠美国带头,现在盟友心里都没底。美国想拉着大家一起对抗中国空军,自己却把最好的家伙藏着掖着,盟友这心气儿能高才怪。
其实,美国最失算的,是没料到中国军工发展这么快。冷战后他们一直觉得中国还在苏-27那种老飞机时代晃悠,压根没把歼-20放眼里。结果歼-20项目早在2000年左右就开始秘密推进,2011年首飞那天,美军卫星拍到照片,情报部门直接炸锅。
原本以为中国还得等到2020年才能整出五代机,这下时间表全乱了。
美国这边呢?因为低估对手,F-22项目的钱被砍了不少,很多预算都挪去F-35。出口禁令不但没保住技术优势,反倒让中国有机会追赶。美军自己都承认,F-22现在数量太少,维护太难,真有事还得靠F-35凑数,心里没底。
至于F-22这飞机,本来讲究隐身和空战性能,但设计太早,数据链兼容性差,想和预警机联手都得折腾半天。现代空战讲究体系作战,F-22就像个独行侠,打配合不行。升级还老卡壳,供氧系统拖了好几年才修好,软件更新也慢。
2025年美军预算里,F-22分的钱不多,主力还是F-35。F-35现在是多了,600多架,但打空战还是差点火候。
反观中国这边,歼-20发展速度让外界都傻眼。2024年,双座型歼-20S曝光,能带无人机群一起作战,直接迈进5.5代。中国搞航电、数据链、跟预警机和无人机联手,布局比美国还快。现在歼-20服役数量超过300架,规模效应上来了。
美军内部报告都说了,在台海、南海模拟对抗中,歼-20的远程打击很有优势,而F-22数量太少,做不到全覆盖。其实美国吃亏的根子,是情报滞后和决策太保守。老想着中国工业基础不行,没看到别人专心搞航空,歼-20不到十年就量产,效率高得让人服气。
F-22生产线一停,技术积累也断了,现在想补救,代价太大。
盟友这边的日子也不顺心。澳大利亚F-35A上岗后,巡逻任务多了,飞行员反馈说火力还行,就是抢制空权心里没底。美媒都点名说了,F-22出口禁令让亚太防空网变成筛子,中国歼-20配东风导弹,威慑力直线上升。
美国想补救,国会还讨论过重启F-22出口,但技术老化、成本太高,盟友也没啥兴趣了。澳大利亚自己都说,买F-35都纠结,F-22更别提。
这背后其实就是战略短视。冷战思维让美国觉得技术壁垒高枕无忧,结果中国用速度和规模把局面改写了。生产线拆了,供应链散了,想重启成本翻倍。盟友也开始心思不稳,日本、印度都搞自家项目,F-35的热情也在降温。
现在空战拼的不是单打独斗,而是体系联动。歼-20的航电系统支持数据链共享,能跟卫星和预警机联手,情报优势很明显。美军现在推JADC2联合指挥系统,想把F-22拉进网络,可兼容性还是个大难题。
盟友搞联合演习,澳大利亚F-35和日本F-2混编,数据对接还不顺。
F-22的故事,其实就是个经典的“低估对手+战略短视”教训。美国原本靠它一家独大,现在被中国追上来,想补救已经晚了。现实就是这么扎心,有的错,一步走偏,后面全是被动。
配资杠杆官方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